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卞洪登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,十八屆三中全會未提及房價,但卻強調了兩點:一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;二是保護農民的財產權利。就此分析,未來對樓市的調控應該更主要依靠市場的手段,因此“限購”、“限價”等行政調控手段應逐步退出市場。
  行政調控將漸行漸遠
 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決定》全文兩萬字,涉及房地產領域的主要有兩處。一是第18條中“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動改革”;一是第11條中,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,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、租賃、入股,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、同權同價。”
  對此,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在媒體上撰文提出,“面對行政化調控‘越調越漲’的怪圈,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出的藥方是:調控回歸市場化,完善土地供應和房產稅改革。這些將成為調控樓價的主要手段。”
  記者就此詢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。她認為,三中全會強調的是兩個方面: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”和“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”。但大家在解讀時只關註了前者,忽視了後者。
  曾有過多年房地產從業經驗的北京大學教授陳國強認為,市場化發展成為方向,行政化調控將漸行漸遠。“今後會更多地利用市場化思維、機制來引導,通過稅收、經濟等手段,而不是簡單的行政手段。”陳國強認為,近年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控,以限購、限貸、限價等為手段的行政化調控色彩明顯,有形之手無處不在、隨時顯現,無形之手則常常無影無蹤、難以施展。
  增加供給平抑房價
  樓價的攀升與供給不足密切相關。北京首都創業集團董事長劉曉光說,北京一年新增戶籍人口60萬人,新增常住人口50萬人。新增新婚家庭十幾萬戶。一手房一年供應量至多18萬套,加上存量房,市場一年總共能提供20多萬套房,不及新增人口的五分之一。
  如何應對如此巨大的需求?陳國強認為,填補需求要靠增加供給。除了在絕對意義上的數量供應中做加法,還要同時提高住房土地的利用效率。《決定》中關於土地流轉的政策規定,無疑為供應更多的居住用地提供了可能性,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則有賴容積率的相應提高。
  (中國青年報)
  (原標題:市場手段調房價 限購令或退出樓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33jjke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